News行业新闻

在气候行动最前线直面挑战共筑未来——写在二〇二四年世界气象日之际
发布时间:2024-03-21 阅读次数:190

今年3月23日是第六十四个世界气象日,主题是“气候行动最前线”。该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采取紧急行动,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进行更加有效的合作,积极应对不断变暖的地球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。

  气候危机之下,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。人类刚刚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,全球平均气温、海表温度打破历史纪录;多个国家和地区遭遇了异常猛烈的高温干旱和暴雨洪水,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、重发。人类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事实——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不断加剧,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之一。

  应对气候变化,中国承诺坚定、行动有力。2020年,国家主席习近平郑重宣布:“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,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中国克服自身经济、社会等方面困难,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、措施和行动,取得积极成效,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。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,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,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。

  中国气象局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、先导性科技支撑部门,坚决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,始终以开放的胸怀、创新的理念、务实的举措奋战在气候行动最前线,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,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。

 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,有效应对极端天气。在全球变暖背景下,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正在增多增强。我国极端降水事件平均每10年增加8%,打破常规的极端天气时有发生,旱涝急转、寒热剧转等现象更加频繁。与此同时,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灾害性天气的敏感性越来越高,推动高质量发展、保障人民幸福安康对气象预报预测服务提出更高要求。我们坚持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,不断提高精密监测、精准预报、精细服务能力,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联动机制,着力加强气候变化科普教育、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,促进全社会有效抵御灾害风险。

  挖掘气候资源,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。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。积极发展清洁能源,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,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。为摸清“家底”,我们开展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普查和评估,绘制精细化太阳能资源图谱,可针对任意新能源场站提供从分钟级到小时级再到月、季度的气象要素预报和发电功率预报,有效支撑国家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布局和调度。我们促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,因地制宜打造“中国天然氧吧”“避暑旅游目的地”“中国气候宜居城市(县)”等气候生态品牌,助力地方结合本地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。

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899号